电流知识
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区别?
一、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区别?
突触前膜较小,突触后膜较大。
在突触前膜内侧有许多小泡泡,那是突触小泡,里面有神经递质。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小支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这种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
二、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区别表?
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都属于与中枢抑制通过突触传递是神经元的活动减弱或停止,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1.结构基础不同,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轴-轴突触,突触后抑制的结构基础是轴-树突突触。
2.释放递质不同:突触前抑制轴突末梢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而突触后抑制轴突末梢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3.电位变化不同,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通过释放兴奋性递质引起的突触后膜去极化,而突触后抑制是通过释放抑制性递质引起的突触后膜超极化。
4.离子机制不同:突触后抑制引起的突触后膜超极化主要是氯离子的内流形成的。
三、突触后电位产生的机制?
突出后电位指的是突出后膜上产生电位的过程。首先突出间隙里面的神经递质与突出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然后引起钠离子内流,引起电位改变。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产生兴奋。或者引起氯离子内流。仍然是外正内负,并且得到加强。
四、突触后膜上的物质?
突触后成分:是后一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与突触前成分相对应的局部区域。该处的细胞膜增厚,为突触后膜,含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所以应该含蛋白质.脂质
五、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1、后膜本身也是细胞膜,所有的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状态下都是内负外正,即细胞膜内是负电位,细胞膜外是正电位,注意这里说的正负电位不是正负电荷,是内外膜电荷量相比之下的大小,我们称之为正负;
2、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在兴奋前后的变化:兴奋前后膜是内负外正,兴奋后是内正外负。这是由于N钠离子大量涌进细胞膜的结果,所以胞膜兴奋后的电位接近于Na离子的平衡电位;
3、兴奋后电位马上恢复正常。
六、神经递质是通过突触后膜后才产局部电流,还是与受体结合后而产生局部电流呢?
两种说法都没有错误。
因为神经递质的受体一般是指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某些特殊部分,神经递质必须通过与受体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七、为什么兴奋不能从突触后膜传向突触前膜?
因为神经兴奋在神经细胞上传播的速度较在突触处快.由突触实现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前膜,而不能由倒过来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所以兴奋不能从突触后膜传向突触前膜。
八、突触后神经元的意义?
神经元突触其实就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相互接触的部分,突触起到了传递信息的功能。意义在于:上一个神经元的神经递质如果受到刺激的话,会通过突触前膜到突触间隙中,然后再作用于突触后膜上,最后使下一个神经元也受到相应刺激。
九、突触概念?
突触是一种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当一个神经元向另外一个神经元,或者两个细胞之间传递冲动时就需要经过突触。它是信息传递的最关键部位,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神经元的轴突向前经过多次分支,在轴突的分支末端形成一个稍微膨大的球状,就是突触小体。
这些膨胀的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者树突相接触,前后在一起就形成了突触,它是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突触间隙三个部分所构成。
当神经冲动发生传导时,先将突触前膜中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开放,释放到突触间隙中,通过弥散效应抵达突触后膜,然后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受体,能够接收神经递质与其结合,从而使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性或者抑制性发生变化。
十、突触中含有神经递质的结构是?A突触前膜B突触后膜C线粒体D微管?
突触两个神经元之间接触的地方。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在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中,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而突触小泡来源于高尔基体以出芽形式形成的囊泡,由微管组成。因此神经递质存在于D微管中,即微管中含有神经递质。
热点信息
-
一、万用表怎么测试电流hz? 可以用万用表的频率档,测试电路端的电压频率。则可知电流的频率。 二、万用表怎么测试短路电流? 1,档位要与被测电流...
-
你好 正常光照强度下100KW光伏并网发电量是每天400--800度,与火力发电不能按理论比较,按瞬时功率计算约为70KWH,理论和实际是有一定差距的,光伏并网发...
-
按楼主的思路: 1、二只120Ω的电阻并联后等效电阻=120*120/(120+120)=14400/240=60(Ω) 2、二只60Ω的电阻并联后等效电阻=60*60/(60+60)=3600/120=30(Ω) 3、其实...
-
电源的电动势形成了电压,继而产生了电场力,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处于电场内的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在外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电势高的正极...